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82浏览39052872

谈谈孩子爬藤与培养领导能力

个人微信二维码

 

周末去中文学校,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其中很多是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前不久就听过这样一个讲座,邀请的是一位孩子已经在常青藤校就读的家长,当然是向大家传授爬藤经验。偌大的教室座无虚席,看来甭管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去爬藤,这个话题却是能够引起大多数人兴趣的。

说实话,那天的演讲人讲得真不错,事实上他的讲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怎样跨入藤校,而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应该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去具体实践这些理念。他谈到的两点很值得我们思考,第一就是如何激发孩子自我学习的动力(motivation);第二就是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因为人家是亲身体会,所以讲起来有声有色,非常吸引人。这不是我这里想讨论的主题,以后有机会会专门写一篇来探讨。

这个爬藤讲座倒是使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谈到引导孩子爬藤,总是有这样一种疑问或者叫困惑,那就是在我们这些华人家长一味地教导孩子好好学习,向藤校进军的同时,是否会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启发教育,比如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领导能力”的培养?怎么来看待这些问题呢?

(一)爬藤与培养孩子其他能力并不矛盾

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进入好大学,与培养和发展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并非一定是矛盾的,更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果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能是互利互补相得益彰的。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去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去利用这种关系。

说到底,爬藤无非是想鼓励孩子把学习搞好,好到极致。世界上不管做什么,要想好到极致都是不容易的。弹钢琴学到会弹几只巴赫、贝多芬、肖邦的曲子并不难,但是想到肯尼迪艺术中心开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了。打网球去参加个地区比赛玩一玩,也许并不难,但是要想打到世界级水平,进入温布尔登前八强,那就是凤毛麟角了。不过想想看,我们能说因为反正也成不了朗朗,干脆就不要学什么弹钢琴了吗?因为这辈子也无法问鼎温布尔登大赛,索性也就不要打网球了吗?显然,我们是不会也不应该让孩子去这样思维并如此行事的。

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凡事做到最好固然不错,但是即便最终无法达到最好,那我们也要朝最好的方向努力,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讲,无论如何,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向最理想的目标奋进。这样做对于孩子的成长有诸多益处,首先它会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进取心,懂得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会发生的。其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和塑造孩子个性人格的过程。无论是做数学题,还是练习英文写作,不仅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培养他们确立忍耐性和持久性良好品格的绝佳契机。

上帝造就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喜欢数字,长于抽象思维;而有的孩子天生爱好文字,擅于形象思维。那么,好的教育模式是力图使孩子扬长避短,而最佳的教育模式则是使孩子扬长补短。通俗点说,就是要全面发展。只有那些为自己的未来确定了明确目标的人,才会致力于弥补自己个性上的短处,从而更加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性格上的优势。所以鼓励孩子有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无疑会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完善自我,这确实是个一举两得的事。

(二)怎么样才算有领导能力?

再来谈谈大家经常谈论的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什么是领导能力?怎样才算有领导能力?这恐怕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细究“领导能力”这个词语本身,它也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夸夸其谈,呼风唤雨,指手画脚等品行。

记得去年冬天和儿子的班主任开家长会时,他也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儿子已经到了不光是自己好,还要对周边同学发挥影响力的时候了。他还有很多具体做法,比如让有能力的孩子自己做关于某个主题的slides,并拿到课堂上象老师一样给同学讲解,与大家分享你的研究成果。我感到这样的活动使儿子得到了综合性锻炼,既锻炼了孩子的自学能力,也给了他们一个在课堂上演讲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另外有一位美国家长也与我经常交流这方面的感受,她一直很注意培养自己儿子的领导能力,比如做project的时候,她总是希望她的儿子牵头。但同时她也生出了许多烦恼,因为她儿子课业基本功并不扎实,这也影响了他在project小组里的影响力,因为大家还是佩服或听从那些能出谋划策点子多的孩子。

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美国人所谓的领导能力,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评价一个人有领导能力,不仅是指有组织能力,还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的应急能力,面对挑战性工作的来者不惧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仅靠耍嘴皮子说说,就能轻而易举地手到擒来的,它们是通过在学习过程中长期磨练的必然结果。这样看来,一个人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上有所钻研,并不会注定就妨碍他/她的领导能力的发挥。相反,业务精良的人,会从技术层面上使他们的领导能力更令人信服。

象前两任的弗吉尼亚州州长马克维纳(Mark Warner),在竞选州长以前,就曾自己创办了一家高科技移动通讯公司,其公司的良好运作和盈利,也为后来他竞选州长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来源。还有大家都知道的现任能源部长朱隶文,曾是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物理学家。可以说,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对他现在有效地主持能源部的工作,无疑是个巨大的帮助。

所以,孩子在初等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家长应当注重的是全面培养,不可偏废。比如数学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艺术独创能力,等等。要尽量让他们去试一试,再下结论。不要先入为主,更不能以自己的偏见为主导。一旦认定了孩子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就一定要锲而不舍,力争做到最好,这是无可厚非的。

(三)不努力学习的华裔后代前景会更糟

在我认识的朋友圈子中,基本上都是遵从这样一个规律,那些上了好大学的第二代,他们得到工作的机会往往更容易,从事的职业也令他们自己满意。而那些学校相对名气不大的毕业生,求职的路上就显得更加艰难。我想,这应该不仅是华人圈子里才有的现象,对于美国人来说也大同小异。这就是美国的现实,我们无需否认。

我一直感到,从某种角度来看,美国是一个更讲八股的国家。在招聘人员时,学历高低及学校的名气无疑是块敲门砖,如果有了常青藤名校这块金砖,即便你日后是个南郭先生,暂时也能浑水摸鱼挤进去。我以前就此还写过一篇“在美国遇到的‘南郭先生’”,对于这样的现状,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因此才会有那么多人,抱有如此强烈的名校情结,这也是客观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一个典型吧。

面对如此的现实,华裔第二代要想还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活出自己的个性风采来,除了努力学习,不知道还能够打出什么其他拿手好牌。大多数人会感到,我们无法与白人去比拼那些自己的弱项,如果再拿不出什么硬性的东西(如好成绩),恐怕前景会更糟。

努力学习并非一定得爬藤,这在前面已经一再重申。努力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做到最好。努力学习也并非仅仅指自然科学,这是一种偏见,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极其广泛的。但是,无论学什么,都应该让孩子有个明确的目标,要做到自己最好的那一步。这样的学习态度,会让孩子受益一生,浅尝辄止绝不是什么好的品格。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