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82浏览38894116

美国教育体系闲聊——藤校与教育思维

个人微信二维码

近十多年来,如何爬藤的话题在华人的圈子里是越来越火爆;参加各种各样兴趣班的华人孩子的年龄也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具有虎妈心态的华人父母的焦虑感也越来越重。

网上有关爬藤的文章多如牛毛,但几乎都是以个案为例子,从技术层面入手讲解藤校录取的游戏规则,而且着重结果,说法各异,这种复杂性更是让华人父母忧心忡忡。我们这篇文章将抛弃藤校追逐的功利性和技术性手段,从教育与思维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爬藤。我以我原先居住过的小区中的华人孩子们为例,把他们爬藤的经历作为这个群体进行分析并检讨爬藤思维理念的发展。

(1)什么是“藤校”?

严格来说,“藤”的含义就是指常春藤的八所大学。但由于最近几十年来,不少大学发展很快,水平也很高。更广泛一点,也可以泛指一般的精英大学。广义的藤就是指各类本科录取率低于约20%的大学。

如果用U.S.News的全国性大学排名,和以2019年的录取率来算的话,大概是前25名的大学,但这个排名没有包括一些极其优秀的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等。

排名越高的大学录取率越低,并且呈逐年总体下降的趋势。排名高的大学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华裔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排名高的大学是否适合你家的孩子那是另外讨论的范畴)。众多大学对族裔名额的限制对华裔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影响,也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我们通常讲的爬藤一般就是指前二十名的私立大学。网上有很多人分得更细,把前五名称为T5,俗称大藤(HYSPM,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而其余的统统称为小藤。

在藤校这一类精英大学中,人文教育是其标志性的教育理念,这也不奇怪。在西方传统里,人文教育是用来训练分析能力开拓思想深度的东西。西方传统里的人文教育不一定能直接用来找工作挣大钱,但人文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分析能力和思想深度在许多职业生涯里却是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的大佬们有不少本科就是学人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人文学科是西方文明的基石,逻辑和思辨是其中的核心,也是推动科学工业发展的动力。

西方人文学科里用到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一脉相承的。但在中国传统里的人文教育经常被理解为“琴棋书画”,往往是被认为是用来怡情养性、陶冶性情的东西。当然,修身养性也是好事情,说明像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等多数人文学科在东西方文化中是比较一致的。但是西方人文中的逻辑与思辨这部分至关重要的内容在中国传统上确实是缺失的,但在藤校是特别强调的。为什么我们需要鼓励孩子们去爬藤,就是要接受这种思维的训练。

在世界各国,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者欧洲和非洲。现代教育方式可以大致分成两种。第一种,家长对教育的希望是培养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其目的是以寻找就业机会,挣更多的钱,我们华人最擅长的码工专业就是这种。

另一种,家长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孩子具备主人翁精神,是以提升个人价值,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通常来说,现代流水线式的教育体系能够解决第一种方式,通过对教育流水线的设计,让孩子们快速掌握某些特定的技能,最经典的就是工程专业。

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美国的大多数公立大学都是属于这一类。但要想达到第二种教育方式的高度,仅仅依靠中小学的学校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家长在孩子小时侯就必须参与,和学校及孩子一起争取去精英大学,也就是所谓的藤,在藤校里获得优秀,从而提升自己成为工艺品式的专业精英人才。而如果想更进一步想要改变世界的话,将需要家长和孩子更多的付出。其主要原因是需要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勇于探索的一种思维与精神。

(2)藤校教育理念
在华裔孩子冲刺藤校的浪潮中,我们中西部的华人也不例外。在我居住的小区里大约有十几个华人孩子,绝大多数选择去藤校。其中有三个孩子被哈佛和斯坦福同时录取,结果两个去哈佛,一个去斯坦福。还有两个孩子选择去宾州大学(其中一个去沃顿商学院),两个被杜克录取,一个去达特茅斯。另有三个去圣路易斯华大,一个莱斯大学录取,一个埃默里大学。还有个别孩子选择去了伯克利、密歇根、纽约(商学院)这样的大型顶尖大学或者顶尖文理学院。

其实也不只是我们小区,我们在本市的另一个朋友,两口子都是清华的,一个孩子去耶鲁,另一个去布朗。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孩子基本上是没有参加过什么考试培训班,而家长们也从来没有为是否被藤录取感到焦虑。没有了弯道超车,这些孩子们是如何得到藤的青睐呢?

这批孩子的家庭可以说非常具有代表性,父母大多数是八九十年代国内名校毕业,然后全奖自费留学来美的。他们在国内时毕业于北大、清华、复旦、中科大、北师大等,父母双方基本都是国内名校之间的强强联合。

由于有着共同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相似的严格要求。那时候,我们小区的朋友们经常聚会,一个重要的共同话题就是讨论如何让孩子在美国的环境里成功成长。一个基本的定论是我们第一代移民的孩子需要接受美国的教育思维,尤其是顶尖藤校的教育思维方式。向内是发展思维,向外是完善表达。或者说就是既要培养科学素养,更需具备人文素养。

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一定要注重独立创新思维方式和综合表达能力,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与领导力培养。我们这一代由于受到国内教育思维的局限,这种局限在无形之中也深刻地影响着孩子思维方式的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与检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思维。

独立创新思维
独立创新思维是当前孩子必备的也是藤校最看重的一种能力,它的核心有三点,即提问能力、求知欲、独立判断力。我们一直鼓励孩子们持续阅读,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更能培养自主学习力和批判性思维,将直接决定日后思维的高度。

学习独立创新思维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某种学科的学习,而是为了引导孩子更深入思考。独立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引导孩子换个角度看世界。我女儿在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对我说:“我发现我现在越来越不聪明(smart)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问到。她说:“班里有个同学退学创业了。而我还在学校里。”她又说到:“其实,我发现我的创新能力不如很多同学,不少同学点子(idea)很多,很有创意。而我只是记忆力好,成绩比他们好而已”。女儿的这些话让我想了很久。其实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开放了,从来没有限制过孩子的思维方式,但是我相信我们平时习惯性的所作所为在行动上绝对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独立创新思维的开放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在爬藤过程中的经典表现就是孩子们的自推能力。现在网上很多留学机构经常发文或组织讲座,请一些哈佛妈妈耶鲁爸爸讲推娃心得,登峰造极的作品就是一本叫《哈佛女孩》的书,可以说是非常变态了,成功地忽悠了国内的家长与孩子们,因为几乎所有这些爬藤经验,都是在讲技巧,也可以说是投机取巧。

从我小区的孩子们的爬藤过程来看,归根结底还是孩子们的自推能力。现在正在哈佛本科的一个孩子,中学时得过好几次谷歌涂鸦竞赛奖(Google Doodle),第一次得奖时,她父母还不知道有这种竞赛呢。像这种例子不少,我也是在女儿得了西门子AP学者奖后,才知道还有这么个奖项。所以,如果去问我们小区这些父母们是如何培养孩子爬藤的,回答几乎都是一致的:“都是孩子自己爬的”。反过来看,如果孩子真的是被父母推进藤的,其潜在的危害不少。被推进藤的学生一般学习主动性相对差一些,稍有不慎,学习跟不上,其自信心遭到打击后,很可能会有后遗症。

综合表达与写作
藤校所强调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在知识上多么学贯古今,而只是为了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立足社会的素养和能力。而写作,便是这些能力最综合的体现。

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个人风格,通过培养写作手段、创意能力、创意思维来提升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批判能力。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比较强调数理化,而写作却常常被忽视。尤其对于华人第一代移民,英文写作的确是弱项。现在,有些华人家庭在孩子上初中时,就开始请私人写作家教了。

据我所知,有些华人孩子在高中或大学里,为了保证能得到A,避免学习人文社会方面的学科,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在大学里,一定需要学习一些文科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像高级写作这类课,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利的。

体育活动
我们小区的华人家长们大部分都是重视并热爱体育活动的。近二十年前,我们就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网球、滑雪。尤其是滑雪,近十年来,我们每年坚持带孩子们滑雪,把孩子们放羊般地赶往山上练习。

但起初,我们没有完全认识到体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或者说完全不了解体育活动对美国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虽然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督促孩子们努力争取好成绩,但我们没有为孩子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

当小区的大孩子们上中学以后,我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的失误。所以小一些的孩子的体育活动就有了长期的规划,如网球、击剑、滑冰、滑雪、高尔夫等。这种从小就开始练习的运动,能够坚持到高中毕业时,效果是显著的。

与我的大女儿完全不同,到了小女儿的时代,由于爬藤思维的改变,体育就是重头项目了。小女儿三岁开始学体操和游泳,5岁开始滑冰和足球,后来还有篮球、排球与田径。我们坚持从兴趣出发,让孩子自己选择,其中足球、排球、田径、滑冰依次递增是最爱,并培养了孩子对体育的长期兴趣。由于没有时间,她自己做决定逐渐放弃了7年的足球和6年的排球练习。目前只专注滑冰,顺带玩玩田径。

在带孩子玩体育的过程中,我认为团队项目是最能锻炼孩子意志的,孩子能从亲身经历中明白,胜利属于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人。这样才能培养自我奉献的精神,也能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与美国社会密切接触的绝好机会,这是不能错过的。

这里也特别建议家长们在孩子小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参加至少一项团队体育项目,和美国本地人混在一起。我们小区里的好几个孩子在自己擅长的运动中,基本上达到了半专业水平了。其中,一个孩子的网球在高中时就曾进入全美前100名,后来进了埃默里大学网球队。毕业后自己和朋友一起创业,公司生意做得非常不错。

体育能够赋予人的灵魂以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从最一般的意义上体现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竭尽全力去挑战自我,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力尽所能达到最高境界。

密歇根大学体育馆橄榄球赛事,全校乃至全城的盛会(图片来自网络)

社会实践与领导力培养
社会实践一般是从义工开始做起。因为我们在国内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孩子刚开始做义工的时候我们是有功利心的。但是做到后来,发现义工活动对孩子、对我们自己都很有好处,我们就尽量支持孩子们去做。到了孩子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也鼓励孩子出去打工,为自己挣零花钱。通过社会实践,孩子们体会到他们是幸运的,会更有同情心,也是一种自己可以创造的幸福。

领导力方面是华人最弱的短板,这块短板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官僚体制,很多华人都错误地把领导力当作是领导权力,这种错误的思维也会传给孩子的。西方社会所谓的领导力(Leadership)实际上就是一种影响力,也就是一种影响别人、说服别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从小培养的,但需要家长们的以身作则。

女儿高中阶段在一个课外教育机构(Math Monkey)打工,每小时9美元(那时候最低工资是$7.5一个小时),每星期5-10小时。记得第一次拿到工资支票时,她脸上有种忧虑的表情,她说:“辛辛苦苦干了一个下午,只够去餐馆吃两顿饭。”其实,这只是她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因为她第一次体会到了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艰辛,我也趁机讲讲成功人士的美好生活是通过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得来的。

这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为美好未来奋斗的种子。打工体验到了挣钱的不易,同时也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重要,并由此激发孩子对领导力的思考和职业的选择。

今年,小女儿也开始找工作了,自己写简历投了几个商店。阴差阳错,也得到以前姐姐工作过的Math Monkey的面试邀请。这是她想要得到的一份工作,有点紧张。面试前,还在嘟囔,“我数学一般,但我要说我数学很好。。。”面试的时候,人家问她是如何知道他们的,小女儿老实回答说:“我姐在这里工作过,是她推荐的。”“哦,你姐叫什么名字?”暗号一对上,面试就成了聊天。结束时,面试官特意在她的申请表上写下了姐姐的名字,第二天,电话来了,告诉她可以去上班了。我也趁热打铁,告诉孩子推荐人和关系(network)的重要性。像这些事情如果光跟孩子讲,他们是不会相信的。打工的意义也在与此,让孩子们学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3)静待花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谈论诗与远方永远是美好的。但是,很可惜不少家长误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微信圈里这种鸡汤文太多,而且一喝就中毒,毒性还很大。

“静待花开”不是靠老天爷的,要想花儿开得好,一定要除草浇水施肥。换句话说,一颗种子最终是否开花一定是在适当的环境下的,这个环境就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环境。在孩子成功爬藤的决定因素中,我的经验是学校因素占30%,社会10%,家庭占60%。家庭环境的范围非常广,一般说来,家庭中一切的人、事、物都可纳入家庭环境的范畴。

家庭环境大致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家庭物质环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穿住行所需要的一切。家庭精神环境指孩子意识、思维、心理、情感等精神活动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要素,包括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

家庭中的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某种意义讲,精神环境在孩子思维成长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而且父母自身的文化与知识程度以及自身的知识领域,或者是所接受的教育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性质,也会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小区的孩子们都这么优秀,和父母们提供的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性。这种精神环境的作用可以解释为什么具有华人文化背景的底层移民往往也能够成功地教育孩子成功爬藤,这和我们民族的教育基因密切相关的。

“静待花开”最重要的含义是默默耕耘,我们在浇水施肥时,一定不要用力过猛。华人的孩子一般都擅长于计算,而且很容易在小学阶段显现出来,这往往会让华人家长过高地估计自己孩子的天赋。但擅长计算毕竟和学习能力还是不一样的。

我女儿在一年级时,普通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就基本都会了。在美国的小学里,这就是5年级的水平。我曾经和学校几位老师讨论过是否要跳一级的问题。有一位老师就提到:“我注意到这孩子的计算能力极强,也有很好的解题能力。但我发现她从来不提出自己的问题,总是要求去解答别人的问题。我现在主要想引导她自己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来。。。”

其实我在留学阶段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们留学生同学的考试成绩可以完全碾压美国同学,但是我们的毕业论文并不比美国同学好多少。问题在哪里?就是我们在国内的教育让我们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要从小学开始训练的。

回想起来,当初经常给女儿出题让她解答真的是非常的不妥。这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经历的教育过程的翻版。所以我决定女儿不跳级了。以后再有跳级的机会,我们也都放弃了。但也的确有些孩子是适合跳级的,跳级后能够顺利地融入新的同学群。我们小区里就有两个孩子跳级,一个是小学跳了一级,后来上哈佛;一个中学跳一级,申请到了宾州大学。还有个孩子只用了两年半就结束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学习,创下小区的记录(这也可以另外再写一篇)。但我也知道有不少华人父母让孩子跳级后,最后结果是孩子成绩并不完全理想。

总体来讲,由于我们华人家庭环境与美国学校与社会的大环境有所差别,孩子不应该随意跳级。我们小区家长也有好几个是十五、六岁就上大学的,其中一个还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我们这几个家长都一致认为提前上大学并不总是好的,还是认为孩子教育需要按部就班的。

(4)结束语
思维决定教育方式,思维影响孩子的前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教育培养的思维方式,会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性格和习惯。同时,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思维绝对起着积极作用。

我们是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也是来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我们的思维方式肯定是有所局限或者说是缺陷,对于美国教育的理解也会有所偏差。所以我们自身必须要有藤的思维,才能在孩子爬藤的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即使是现在,藤校招生的规则从来没有公开过,但随着去年亚裔协会对哈佛的诉讼,藤校招生规则与潜规则其实是越来越明朗化了。现在的年轻华人家长在孩子爬藤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爬藤的教育思维,能够充分吸取教训与经验,青出于蓝胜于蓝。

今年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申请了藤校T5中的四所,结果是横扫。这个孩子我也是非常熟悉,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的。她的藤校横扫成功也是一个经典,经验有很多很多,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基于我们上面所讨论的爬藤思维方式。她的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是用爬藤的教育思维引导孩子,孩子沿藤的方向成长为一个自推娃,然后静待花开,最后成功走进麻省理工。

借用金庸老先生书中的故事,作为武学经典的九阴真经,上册讲思维,下册练技巧。没有正确思维指导下练功夫,只是讲究技术手段,就一定会走火入魔。所以,“九阴真经一定要从上册学起”,这才是正道。升学不是中奖,而是做媒(College is a match to be made not a prize to be won)。再重复一遍,思维要从娃娃抓起,爬藤也要从娃娃抓起,希望华人朋友们能够从一开始就享受到孩子们在爬藤过程的快乐。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