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76浏览38516757

支持还是反对 华人纠结面对哈佛“歧视亚裔”案

个人微信二维码

一桩关于哈佛大学在新生遴选中涉嫌歧视亚裔的诉讼开审,上周开始引起全美范围内的讨论。

此次诉讼尤其牵动重视教育的华裔美国人族群的神经,从美国的中文媒体到华裔移民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相关的讨论不绝于耳。不少华裔家长控诉哈佛大学对亚裔学子不公。但包括许多华裔年轻人在内的哈佛支持者则认为,亚裔在此案中被用作保守派推翻平权法案的棋子。

此案被视为对“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全民公决,判决将对美国社会的种族多元政策造成深远的影响。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平权法案缘于当时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该法案集中关注教育与就业问题,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平权行动也被称为扶持行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扶持行动采取的一些政策,如种族配额或大学入学的性别配额,被批评为“逆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目前亚裔被认为是教育平权思想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中,亚裔的录取者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的成绩分别高出50、235、280分。哈佛大学的录取中,亚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别高出140、270、450分。

哈佛网站的录取数据显示,今年的新生中,22.9%是亚裔学生,且比例在逐年上升。但亚裔学生的录取分数远高于其他少数族裔。

争议焦点

原告指控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美国申请者,为他们设定了更高的录取标准,以增加其他族裔学生的比例。除了学术和课外活动等客观指标外,哈佛对申请人使用“个性评分”标准。原告认为,哈佛在这项主观分数下为亚裔打了低分,通过这个方式操纵了新生的族裔比例,侵犯了亚裔的公民权利。

此案的原告是一个名为公平招收学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FFA)的组织,背后是由保守派社会活动家布鲁姆(Edward Blum)领导的一群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的亚裔美国学生。

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是全美录取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每年超过四万名申请者中,只有约2000名幸运儿被录取。
哈佛否认歧视任何族裔的申请人或在遴选学生时使用种族配额。学校称,族裔只是招生过程中很小的考虑因素。在“个性评分”这项指标下,有领导力、职业目标、社区背景、父母职业等因素,并非只看申请人的族裔背景。

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是全美录取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每年超过四万名申请者中,只有约2000名幸运儿被录取。哈佛网站的录取数据显示,今年的新生中,22.9%是亚裔学生,且比例在逐年上升。亚裔人口约占美国人口的6%。

其他的常春藤学校发表联合辩护状对哈佛表示支持,并指考虑族裔的招生程序将有利于学校营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案件背后

此案被普遍认为是对平权法案的全民公决,判决将对各级精英学校的录取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诞生于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期间的平权法案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学校在招生时将学生的族裔背景纳入考量,以保证少数族裔获得教育机会。

特朗普任下的美国司法部在哈佛案中支持了原告,早前宣布就招生程序是否对亚裔不公向哈佛和耶鲁大学展开调查。

波士顿联邦法院预计将在两至三周内对案件作出裁决,被判败诉的一方很可能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在2016年,最高法院曾经以4:3裁决支持德克萨斯大学依平权法案来招生的做法,SFFA的领头人布鲁姆也是这件案件的幕后推手。然而,本月初通过任命的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加入大法官行列后,最高法院的天平向保守派一侧倾斜,可能作出与两年前不同的裁决。

各方声音

在案件开庭审理前夕,哈佛招生政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波士顿各地举行了游行集会,两方各自高举标语、呼喊口号。华裔家长是反对哈佛的一方活跃的主力军,他们举起了以下字样的标语:“我的族裔背景不该变成我入学的阻碍。” “我是亚裔美国人,我也有一个梦。” “停止种族歧视!为什么只有亚裔美国人(被歧视)!”

为什么一向青睐名校的华裔家长会站到了反对哈佛的一方?

“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美国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向BBC中文网阐述了他从2014年起持续申诉哈佛招生政策的缘由。“美国宪法的精神是无分肤色的(color-blind),每个人都有共同的机会成就梦想。”

赵宇空认为,招生中的公平应是依客观指标择优录取,种族不该纳入考量。他的儿子在2016年申请多家常春藤名校但未获录取,几位学术表现不如他的其他族裔同学却拿到了录取,赵宇空认为,种族歧视"可能是一个因素"。
在他看来,哈佛的支持者只看到了平权法案的高尚目标,但忽视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不足,少数族裔社区的教育质量依然偏低,还扭曲了招生公平。

跟两年前备受关注的华裔警官梁彼得案相似,华裔族群对哈佛案的看法分歧,代际差异明显。

在案件开审前的集会中,不少华裔年轻人站到了支持哈佛的一边,他们穿着写有“捍卫多元性”字样的湖蓝色T恤。其中有人举着“我不是你的棋子”的中文标语,认为保守派借亚裔掀起招生歧视之争,意在推翻平权法案。
他们自认是平权法案的受益者,呼吁少数族裔团结一心,捍卫法案缔造的多元社会。有媒体报道,一位亚裔年轻移民在集会上发言称,自移民美国以来,他经历过因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受到的歧视和排挤,是多元化的录取政策给了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反对哈佛的一方不理解,哈佛的录取方法与中国高考制度的分数至上论不一样,”40岁的波士顿台湾侨胞李莉儿(化名)对BBC中文网说,哈佛的招生哲学更注重生源的多元化,希望招收具个人特点的学生。而很多出生在中产家庭,从小学钢琴、打网球、参加数学竞赛的亚裔年轻人彼此“太相像了”。

李莉儿参与了开庭前在波士顿的集会,是支持哈佛一方中较为少见的华裔家长代表。由于她的华裔朋友圈子中大多数人都反对哈佛,她希望以化名受访。

她的女儿即将上中学,她说,如果女儿学术表现出色,当然希望女儿能上包括哈佛在内的常春藤学校。“但是,比起上哈佛,她生活的社会照顾弱势群体、包容多元文化,这更为重要。”

两家研究亚太裔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组织在今年的联合调查显示,64%的华裔美国人支持平权法案,24%持反对意见。在2016年,调查机构盖洛普的调查则显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63%的美国人认为招生不应该考虑学生的种族背景。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