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82浏览39007308

美国医生的成长路径

个人微信二维码

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医生”,你必须先获得“行医执照”。而报名参加行医执照考试,你则必须要先拥有一个来自被美国的医学行业协会认可的医学院的“MD”(医学专业的执业)学位。

有些人将其翻译成“医学博士学位“,对此我是持不同意见的:就像”JD“被大部分人翻译成”法学博士“一样,都是不准确甚至是”误导“。因为,MD和JD都是本专业领域的”第一个“也是执业所需要的“唯一”的专业学位。上面都还有一个更高的学位,而那个更高的”学位“叫做”硕士“。硕士之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学位”呢!

而要获得这样一个“毕业证书”,就需要就读一个这样的医学院。申请就读这样的一个医学院,你则必须要具备一个本科以上的“基本学历”!

仅仅持有一个本科或以上的“基本学历“还是不够的,因为医学院的报考和在美国”悬壶济世“之路是从下面这里开始的.....

1)入学资格:大学毕业以后,才可以申请。而申请时必须要先参加全国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资格考试”。这个考试的英文全名叫做: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缩写简称是:“MCAT”。有点类似于GMAT或GRE,MCAT整场考试时间为7小时又30分钟,医学院根据申请人的MCAT成绩以及申请人的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作出录取决定。这个”综合素质“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这就是”平均考试成绩“或”GPA“。如果没有GPA3.8以上的实力,我的劝告是”省下那笔申请费吧”,因为如能被录取,纯属偶然!

2)闯过这一关,成功入学的医学院新生的正常学习期间为4-5年。各种科目、各种考试,亚历山大。我们律师事务所就有一位律师,他是一个华裔二代移民(父母来自中国福建台山)按照父母意愿考入了医学院,后来坚持不下来,退而求其“次”地转学到同一学校的法学院,顺利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

3)医学院毕业前夕,每一个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都需要跨越一个最大的门槛:执业考试,也就是所谓的“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e Exam,或USMLE,也就是“美国医生执照考试”,以及申请“实习单位”!

美国有一个非常独特且相当开放透明的双向选择机制,叫做“匹配”(Matching)系统。全美各地的参加医院提供的当年度可供“匹配”的职位名额总是少于该年度毕业生的总申请人数。所以,总有人当年度一定会“名落孙山”。

在首轮“匹配”中没有找到“婆家”或“匹配”不上的毕业生还有一个最后的机会,这就是“匹配”完成后紧接着的一轮后续的”抓抢匹配“,英文叫做“Scramble”,”手忙脚乱“的意思:也就是要在匹配即将结束之前,把一些”看上去还可以的申请人”在一片混乱之中“饥不择食”地随便抓取几个来勉强凑数,以完成今年的“招生计划”。如果在这种“浑水摸鱼”的手忙脚乱中也还没有能够”乱中取胜“地被阴差阳错地选中的毕业生,今年也就没有了机会,也就只有等到明年继续再来“相亲”和“匹配”了。

“匹配”,不同于“抽签”,更不是“撞大运”。首轮”匹配“不上的后续,还有一个紧接着的这个被称之为”Scramble"的第二轮”乱点鸳鸯谱“,也就是我称之为在首轮“相亲”中没有找到“意中人”后而委曲求全的无奈“下嫁”。虽然这种“拉郎配”确实颇有些许的“运气”成分在其中,但一年中的这两轮的”双向选择“主要还是“靠实力”和个人努力成就的!

4)“匹配”上的毕业生,属于”明媒正娶“。“拉郎配”来的“上门女婿”,那也是”胜者为王“。两者都可以说算是找到了一个“差事”了:一个“苦差事”!甚至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是一个——“哭!差!事!”。因为,真正的“苦难”,此时才刚刚开始!这份“工作”就叫做:“实习医生”,英文名就是“Residence Physician”。

说到这“匹配”,这里可以顺便给大家吹两个牛:
第一个牛:现在的情况不太了解了,但在我们当年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毕业生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在医学院毕业生分配中,就有“金外科、银眼科。啰哩啰嗦是内科,累死累活妇产科。哭哭啼啼小儿科,死活不去皮肤科”等等的说法。显然,当年的外科地位最高,最难进!可见我的小弟弟当年在国内的军医大学是多么优秀——毕业后,直接留校进入该校的附属教学医院的“心脏外科”做“心外科实习医生”!

第二个牛:美国没有这样的排序,但有点类似的”匹配“标准。这里我不是要与其他的专科设置作比较,只是用数据说话:在美国,“整容外科医生”是从“耳鼻喉外科”医生当中选拔出来的,而“耳鼻喉外科”又是从“匹配”成功的“外科医生”中选拔出来的。全美国,每年“耳鼻喉科”的外科医生,加在一起,总共只有500个匹配名额!全美所有医学院的全部毕业生,人数众多,但若想成功“匹配”上“整容外科”,则必须”过五关斩六将“:首先要能够挤进这全国“500名”的”耳鼻喉外科“匹配上的“人才库”序列,才有一线可能——可见我们家的大女婿各方面是多么优秀!

牛皮吹完了,下面继续正文:

5)“实习医生”,最少三年。神经外科的实习期更是长达七年之久!不过,一般熬上两年后,通常就可以如期升格为"Senior Residence",颇有点“Attending Physician”(主治医生)的”一呼百应“。此时,手下一般还可以分管几个新来乍到的“新奴隶”—— 刚刚“匹配”进来的新的“实习医生”,从而可以把大量工作砸向这些新招进来的“童养媳”。对于Attending或“Senior Residence”(资深实习医生)来说,此时的“炼狱”历程相对”初进大观园“时,那可就轻松了不少!因为,此时隧道尽头的依稀光点也已经不再是那么的飘忽不定地遥不可及,而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清晰了......

6)Residence 这个过程,因专业分工和要求不同,时长都在3~7年之间!我在开篇的标题中使用了“炼狱”这个词,那可不是“标题党”的噱头,而是非常准确和相当有道理的!知道为什么吗?这样好了,我反问你一句:你们单位每周有多少的法定工作小时数?

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创立了我们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美国100多年前的那次历史上著名的”芝加哥大罢工“的先辈们当年为我们的今天所争取到的核心权益之一就是:“40小时”工作制!这也是今天大多数中国工薪阶层的法定工作时间。

那么,您知道美国的“实习医生”的“非法定”工作小时数吗?

永不休息地连轴转——你信不信?

美国所有的和每一个实习医生(由于“residence”也有“住宅”的意思,所以也有很多人称之为“住院医生”)的工作负荷和实际状况是如此的恶劣和不可思议,以至于美国劳工部很多年前就不得不颁布了一项新的法规:强制性规定“实习医生”的工作时长 “不!得!超!过!” 每周八十五个小时!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你和我两人每周的法定工作时间总长加起来还不够的非人和非法定的工作时间!

就像国内的很多事情一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美国的医院人事部门和科室主管现在都很小心谨慎:按照”每周不超过85小时“的规定折算下来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定额时间一到,主管就”掐秒“——实习医生们到点就必须打卡“下班”!确保形式上不违法——

至于你手头正在做或还没做完的“工作”怎么办?

“今日事今日毕”,尤其是医院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体——当然是你自己接着做或者带回家去继续干啊!只是,这些“份外“的”业余”工作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工资单或出勤报表上的!我小弟弟和大女婿早晨5点前出门,晚上10点后回家的反常反人类的作息时间是太多美国“实习医生”的家常便饭了!美国的哪家医院的哪个“实习医生”晚上回到家中能不继续写上几个小时的病历和各种报表?哪个实习医生一晚能睡够6个小时?哪个实习医生一周不是实际工作100个小时以上?!

更为邪乎的是,以前,大多数的实习医生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20至130小时之间。有案可查的最高“记录”是一周实际工作时间长达136个小时——要知道一天只有24小时,一周物理上只有168个小时啊!忙到什么程度?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您可能认为不太“雅”!别说吃饭和睡觉了,忙到查病房时都要一路小跑,不能走!上下楼梯更是要跑楼梯而不能乘电梯!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等电梯!!!

如果你是,或家中有人是一名美国医生或正在美国的一家医院做“residence”的话,其中的艰辛和汗水,说多了都是那啥——“你懂的”......!

7)能从如此这般的“非人”兼“非法”的3~7年的“炼狱”中熬出来以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笔试考核合格后,你最终获得的就是一个行医“执照”——恭喜您了:欢迎进入医生的“大家庭”!对了,您叫什么“名儿”啊?

记住——你在这个大家庭中叫:没有“名儿”!

因为你此时除了行医“执照”以外,并没有任何专业认证,不能像中国那样: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分到心胸外科你就是“心胸外科实习医生”,分到小儿科你就是“小儿科”医生了。我的小弟弟当年就是这样从国内的一所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留校成为了一名“心外科医生”!现在他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自己开业的脑内科(神经内科)私人诊所的专业名气还挺大,深受其他专家的大力举荐,常有外地病人经专家推荐慕名前来来找他排忧解难!

如果你也想获得一个类似的专科头衔的“名儿”,那你就得再重新回到继续“学习强国”的“人间正道”上去。而“人间正道是沧桑”啊!这个“正道”就是我们家女婿明年即将完成的第二个不同专科的“专业研修”(Fellowship)。
我们家女婿早就已经有了“医生”的“行医执照”了,而且他还已经完成了“耳鼻喉与额面部外科“的Fellowship的研修,从而也已经获得了另外一个“耳鼻喉及额面部外科医生”的专科认证了。现在又再来继续前行,学习和“研修”这个相近专科”面部整形外科“。”研修“,并不是一个学位,但可以给你一个新的“资质”和“执业许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点中国的博士毕业后找一个“博士后工作站”的意思。这个“正道”或“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就是美国专科医生培养过程中的“Fellowship”,我称之为“研修”。

8)“研修”,是美国的“专科医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程序”。以前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千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执业经验累积成为“专家”的门早就关上,没有了。现在要成为“专科医生”,必须通过认证考核,而fellowship则是考核过程中的一个硬性指标!根据专业分工相应的专业要求不同,除了少数“高精尖”的专科,大部分的Fellowship都是1~2年的时长。

9)研修结束后,还有一系列的专业认证考试,这样才能拿到行业公会的“专科医生”的认证,从而获得一个自己可以挂在墙上的一纸证书,给自己挣来一个用汗水伴着泪水和美好青春点缀所浇筑出来的那个昂贵无比的岁月蹉跎:金灿灿的案头的那个铜质“铭牌”—— 专科医生(Certified Specialist)!

10)你以为到这儿就结束了?那也太看淡人生了!这个时候你其实刚刚丢掉了养你过去一两年简单生活的那份每月不多但却是按时固定到来的3-5千美元的研修工资——下个月就:没!有!了!

现在的你,急切地需要开始找到一份工作,要开始挣钱养家了!

虽然此时的你,已经具备了独立开业的完全的专业和专科资质,但是刚刚从上面所描述的这九道鬼门关的“炼狱”中爬出来的新晋“专科医生”们中间,几乎没有人一出来就自己开业的——因为他们除了“专科”以外,其他的“什么也不懂”!

医学院从不教你如何开业、如何管理、甚至都不教你如何生存!“实习”期间是奴隶,熬出来是胜利!“研修”期间是学技术,连手术的收费标准你都不一定全部了解透彻!更不用说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炼狱”历练,别提“学生贷款”这把久久不会开的壶了,又有几个人此时此刻还能拿得出开业或创业所必须的那笔“启动资金”的巨款?

除非是有一个“好爸爸”,但那也是“人家的爸爸”。对于大部分的“专科医生”来说,这是实实在在踏入社会的第一个现实门槛。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心照不宣、全心全意地在全美国范围内四处联系,希望能够找到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

“面包总会有的”,工作也不是问题。但要想找到一个“事少、钱多、离家近”的“满意”的工作,就成了Fellowship尾期的“当务之急”了。幸运的人会找到一家地理位置不太糟糕的私人的“专科诊所”,获得一份带有条件的最终可以“买入”而成为“合伙人”的稳定工作,从此安居乐业,进入美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也有人通过在医院或其他诊所试水几年后,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启动资金,“翅膀硬了”,便辞职出来自己开业,追逐自己的儿时梦想。

这时候,你,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specialist),就可以回过头来“反哺”社会:自己也加入到“匹配”系统去,接纳别人家的孩子们“匹配”来你这里做“实习医生”和“研修医生”,开启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永恒闭路循环的程序:让他们为你,像你当年为别人一样,每周打卡玩命工作时间不得“少于”85个小时,外加每晚回家再为白天的工作和你的事业继续写上3-4个小时的病历和医嘱以及填写各种报告表格!

至于他们剩下的那些“业余时间”怎么度过?

当然是:手机日夜不得关机,呼叫机24小时待命!这在行业中称之为“on call”......

11)开业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美国很多行业的专业服务执业人员每年都有“继续学习”的硬指标:每年都必须参加规定的集体培训,学满行业公会认可的一定的“继续学习”的专业课时后,才能维持“执照”的年复一年的复审合规和连续性!尤其是现在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手段都在日新月异,不学习真的是会被淘汰的......!

比如说美容手术中,以前的“人工植发”,我们隔着老远就能一眼看出来是“手术”的结果:不仅“发际线”不自然,每一簇头发以及排序也都不是正常形态。女婿前天跟我说,他们现在使用的一种最新技术,从“取材”方法上就不同,植完头发后,你就是凑到眼前扒开头发都看不出来了!

你说:不学习怎么行,怎么跟得上国家和社会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步伐呢?!

这就是美国的医生培养历程之”炼狱“——过五关、斩六将,临出关门时还得再让你脱下一层皮,留作买路钱!

调侃归调侃。其实,这样的”炼狱“,还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职业锻炼和必修科。比如说一个断肢再植或其他心脑系统的复杂大手术,2-30个小时下不来手术台可不是江湖传说!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貌似“不近人情”而且严重涉嫌“非法奴役”的“魔鬼训练”的炼狱中爬出来的历练,那些”象牙塔“中昂首挺胸走出来的“白面书生们”是不可能胜任或坚持长久地“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拼的不仅是”脑力“,更有”体力“和意志!

当然,“人民”所给予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收入高的专科医生的年收入一定超过百万美元。即便为人打工,哪怕就是在待遇相对比较差的非盈利的公立医院工作,也都会在“半百”左右起步的。这样的回报,虽然保证了他们衣食无忧,但是,很多专科医生们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消费,因为他们依旧在“救死扶伤”的路上不停地奔波着,就像我们有一位医生朋友,他的漂亮太太曾经还在我们律师事务所做过一段时间的助理,她有次就开玩笑说:

”找个医生做老公最理想了,因为他们挣很多钱,但却没有时间去花这些钱!你就好好管家,跟着一帮其他医生家的太太们一起帮着他们花钱就可以了“!

成功后的继续奔波,此时此刻依旧“在路上”,这些专科医生们显然已经并不完全是为了银行账号有几个零在打拼了。功成名就后仍然不断地“砥砺前行”,驱动力往往更多的是一种“不忘初心”的责任和使命感使然在其中!

这就是美国的医学培训机制。美国的医学教育培训机制就是如此的残酷,竞争就是如此的激烈,回报就是如此的丰厚——“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且周而复始,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直到永永远远......!所以,这里可以借用某个电视剧里的套语:

你若爱一个人,那就鼓励她/他去学医吧!
你若恨一个人,那就鼓励她/他去学医吧!

说到这儿,我又忍不住要再来吹一个大大的牛了!!!!

还记得我上面提到的在亚利桑那州自己开业的”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的小弟弟吗?他只有一个儿子,跟我们家儿子差不多大。基于上面所说的故事,我们家其实并不是太鼓励他”子从父业“的。但真实”造化弄人“,这个大侄子也不知怎么了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像爸爸一样的”医生“。孩子成绩非常优秀,如愿考取了加州的医学院,今年是二年级的学生。这没啥好吹的,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或印度移民家庭几乎遍地都是!

但是……!!!

就在几天前!大侄子收到了出版商的正式通知和祝贺——他与人合著的一篇科学论文出版了!我要吹的不是我们家侄子的文章,而是这家出版商的名号,说出来,能让多少国家学部委员尽折腰!

我们家大侄子,一个二年级的加州一家医学院的在读二年级毛孩子为共同作者的科学论文居然登上了如此的大雅之堂——

美国著名的”自然“学刊!
对,就是那令人生畏的”NATURE“杂志!!!

这个孩子,前途无量!大大的牛,吹完了。我们继续聊正题!

能说这么多,是因为我们家里有好几位都是从事医疗服务行业的。我的父母都在这个行业。妈妈做过多年的护士,现在退休很多年了。家里的两个姨娘也都是医生,三姨娘退休多年后现在还是奋战在医生的岗位上。我的父亲85岁了,现在国内也还是在继续行医!我的小弟弟以前在国内是”心外科医生“,现在是美国凤凰城的一位跨学科的”脑内科“专科医生,在神经(脑)内科这个专科领域还很有些小名气呢!

我们女婿的家里,更是厉害:几位牙医和验光师等家人排除在外后,他们家在达拉斯地区居然还有十三个医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专科分类,绝对自己家就可以开办一个全科医院了!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略有所知。下面的这个图片也不是我们故意的“引人入胜”,而是美国面部整容医学协会的官方推广图标:

最后,我来借用我太太、我们北德州地区知名的美国移民专家李宝琴大律师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很多年前,她在帮助我的小弟弟四处投送简历,递交申请费和购置面试西装等一系列过程中,尤其是亲眼目睹了我弟弟和我们家大女婿在实习医生期间的披星戴月与日夜兼程的辛劳后,曾经由衷地感叹道……

只有自己亲历了这些过程,才能让一个人真正地appreciate(体会和欣赏)医生这个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我现在对医生这个“名儿”充满了无限的尊重!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