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82浏览38998011

“早放学”, 一个加拿大全社会的“巨大阴谋”

个人微信二维码

国内的在校时间我们都了解,根据年纪的不同,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甚至到晚上八点九点。而加拿大,早上八点半或者九点上学,放学时间早的是下午两点半,个别省份最晚的也就是三点出头。即使到了学业最忙的高中阶段,放学时间也不会丝毫推迟。

有些学校为了减轻双职工家长的负担,开设有“放学课后班”,但这种班上没有什么学术上的安排,主要活动也就是看看书、做做游戏之类的,纯属赚钱看孩子。

对于我们从小在中国成长的一代,放学早是最看不惯加拿大教育的地方。大家已经习惯了把孩子送到学校,早上送晚上接。不光孩子的学习交给了学校,甚至连他们的半个生命都放在学校度过。

把孩子放心的交给学校的巨大好处是解放了父母的时间,让我们有去职场商场打拼的精力。至少是给双职工父母提供了可能,即便下班较晚,孩子放在学校总归是放心的,放学让爷爷奶奶更是顺理成章。我相信,双职工家庭、全民工作、全民加班也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一个原因,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社会贡献着生产力。

反观加拿大,放学早给家庭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夫妻双方有一个人不能工作。

也正因为孩子对事业的影响和生活的压力,在西方的发达国家,无子女家庭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 德国 41.4%
· 挪威 40%
· 瑞典 36.2%
· 日本 34.5%
· 法国 33.8%
· 英国 28.5%
· 加拿大 28.2%
· 美国 27.5%

然而,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加拿大的多子女家庭还是占据多数。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统计,2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占据有子女家庭的55%。

在北美,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没可能夫妻同时上班。加拿大很少有老人帮忙带孩子,而如果找保姆带孩子的话成本几乎要赶上一个人的工资。前几天在华人微信群中,一个上班的妈妈要找人帮忙下午3点接孩子,照看到6点。她愿意付每天45加元,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单职工家庭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自不必说,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短期内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国民经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以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形成了这样一套早放学的教育体制,进而发展出单职工占主流的家庭结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分析这种教育体制和家庭结构给背后的意义。

首先,欧美西方的教育都是先松后严,小学中学学习的知识并不深入,强调的事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直到高中开始,学业负担开始加重。我们往往有个错觉,北美没有高考,高中的课业负担相应也比国内轻松,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美国、加拿大大学的录取标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中时期的平均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A。如果在高二、高三有一个学期的成绩不理想,很有可能就和名牌大学失之交臂。学生又怎敢有片刻放松。

北美从高中开始重视数理化等学科的学术水平,在社会科学等文科领域更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探索和思考。海量的阅读、写作、找资料、做社会调查、写大部头的论文都是家常便饭。如果孩子选了AP考试或者IB课程,压力更是排山倒海。另外,兴趣特长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积累更是占用了高中生大量时间。如果说中国孩子在理科上可以比较轻松的适应北美高中,那么在文科上普遍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绝大多数高中阶段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在初期无一例外的苦不堪言。

话说回来,北美高中生这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而非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是怎么养成的?(在美加的高中,像大学一样不再分班,而是根据选修的课程到处串教室,没人会督促和看着你学习,全凭自觉)

我想,这一定和小学的教育理念分不开。孩子小时受限于综合理解能力和耐心,很难学的深入,反而培养学习兴趣更加关键。兴趣怎么培养,说白了就是让知识变得简单有趣,让孩子循序渐进的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加拿大的小学,没有教科书,老师上课都是拿打印出来类的、花花绿绿类似游戏的学习材料。大多数知识都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小学低年级讲教房屋结构,就带着孩子去工地看盖房子;教动物就带孩子去农场和动物园去近距离感受;教食物就从做面包开始,让孩子体验食物的来历。漫画书《神奇校车》里疯疯癫癫整天带孩子外出探险的老师,在北美真不是空穴来风。总归一句话,北美中学校教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培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所以,说上小学就是玩一点都不夸张,玩,都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对世界的好奇,更培养自己探索答案的能力。而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是建立在放学早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学校没压力,有大量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世界。

说到孩子自己的世界,就不得不说说教育的本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都认同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扼杀人性。教育就是要按照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来培养一个个整齐划一的“零件”。试问,一群孩子每天超过10个小时都在学校,受着一模一样的知识灌输,思想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孩子们能变得不一样么?近20年来,这也是西方社会反思教育体制的最主要问题。

我们当然不能把教育全部转向家庭学校或者私塾教育,但创造更多的校外时间或许是一个好的方向。

真正在这个社会生活才发现,加拿大的课外教育、社会办学发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都说我们中国的孩子课外班多,但也不外乎就是数理化的课外辅导、外加上音乐、美术、舞蹈和下棋。反观在加拿大,几乎是任何一种兴趣,你都能找到专业的校外课程,而且都是成体系的。尤其以体育为代表,冰球、冰壶、滑雪、足球、棒球、自行车、橄榄球、篮球、游泳、跆拳道、击剑、高尔夫.....任何一种你能叫得出的体育运动都有专业的儿童俱乐部,从3、4岁就开始培养,玩得好了直接进职业比赛。其他兴趣班就不一一列举了,你能想到的都有,什么编程、机器人甚至AR、VR的兴趣班都不新鲜了。

下面的可能是你想不到的,比如开飞机、开战舰、射击......加拿大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少年军校Cadets,是由政府全额赞助的培养青少年了解加拿大军队的一个项目。12-18岁的孩子,只要你感兴趣,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参加到培训中来,不但不用花钱,政府还给你补助,甚至从军装到袜子全部发放,每次外出活动的装备、吃喝、住宿也全部免费。

海陆空三个军种任孩子挑选,海军的学习课程有:丛林谋生知识和技能、公民的职责、军事训练、射击术、体能训练、航海、海军航海知识、船舶驾驶术、领导技能和教学技巧。level高一点的学员还将去别的国家进行国际交流和文化访问,开拓他们的视野,目前他们主要去澳大利亚、百慕大、日本、韩国、荷兰、瑞典、美国等国家。

空军主要学习项目有:滑翔机、军事操典、团队运动项目、公众演讲、领导能力训练、野营技能、野外生存技能、急救、乐队、夏令营等。我身边的一个孩子,12岁就已经能够独立驾驶滑翔机翱翔蓝天了。许多孩子因此爱上飞行,未来以民用航空飞行作为职业,有的将飞行乐趣作为终身爱好。

探险训练是陆军学员具有挑战性的方法之一。他们利用地图和指南针,GPS技术,定向越野,急救,野营和生存技能,他们还会学习皮划艇,速降,登山,山地自行车等,随着他们经验越来越丰富,有的会选择跳伞,白水漂流和攀登冰川。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成为户外领导者。我银行理财经理的女儿就是Cadets陆军学员,特长是射击,是全省最顶尖的选手,马上要参加全国射击比赛。

想想这些孩子我就觉得羡慕,他们从小就可以拥有一份热爱的兴趣,而不再是奥数钢琴。整个社会都在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做着铺垫,只要自己想学外部一定找到最好的环境。从北美大学的录取标准也能清晰的看到这种兴趣培养的导向,想进美国加拿大的顶级大学,光有漂亮的SAT和CPA成绩还远远不够,特长才是决定因素。如果说学习成绩是名牌大学的敲门砖,那么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演出,世界青少年高尔夫赛、Intel科学人才选拔赛才是真正开启大门的金钥匙。

别说北美家庭不重视教育,中上产阶级的家庭中,“孟母三迁”的例子举不胜举,花100万美元赞助费上哈佛的更是大有人在。这些家庭拼的不是一纸成绩,而是“兴趣特长教育”,它的门槛就是数不清的金钱和动辄十年的时光。

而这一切兴趣特长的基础就是,放学早啊!孩子们有时间啊!

知识和兴趣可能会为孩子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至少是一份专业的谋生之路。而真正奠定他们幸福人生的,永远是家庭。

我们总误解美国和加拿大是极为开放的国家,但其表面上的开放往往来自于多元和包容。在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上,这两个北美国家可能是全世界最保守的。不光比欧洲保守的多,甚至超过有悠久历史的东亚国家。这种保守最主要就是体现在家庭上。

北美的年轻人很疯,什么都敢尝试,而一旦到了中年,一旦成家生子,人生就突然变得保守起来。家庭是一个人的绝对中心,所有的人生也都围绕家庭展开。而这样的家庭观念跟早放学所导致的单职工家庭有必然的联系。

早放学意味着父母中的一个需要全心照顾孩子,除了做饭家务,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兴趣培养。既然已经有一个人不上班了,只照顾一个孩子是不是有些浪费,再加上多生孩子的各种福利和对孩子的喜爱,很家庭往往会再要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带孩子、教育孩子几乎成了中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美好的家庭时光也都是伴随着孩子的笑声。

一个人上班,家庭的经济压力自然要大出许多。虽然生活紧巴一些,但也绝到不了拮据的地步。以5000加元的中年人税后月收入计算,再加上牛奶金和各种福利、退税,固然买不了名车豪宅,但生活的舒适惬意一点不成问题。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存款,但就是这种月光的普通北美生活,其品质却是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吃、穿、用、玩、教育、娱乐、体育.....有关生活品质大伟将再单独撰文细讲)。

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收入构成和家庭结构,会让人变得越来越保守,变得越来越以家庭为中心。赚的钱都差不太多,想多赚钱也没有门路,赚得多的还要交一半的税,自然而然,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也会聚焦到生活和家庭,

在加拿大的户外,不管是街上还是公园,商场还是景点,到处都是孩子,能看到孩子的比例绝对高过国内。我想这绝不是因为加拿大的儿童比例高过中国,而是像你总能看到残疾人是因为残疾人可以无障碍的方便出门,在加拿大,大人出门总是喜欢带着孩子。人们享受有孩子的天伦之乐,孩子们更是为整天跟父母在一起而感到幸福。

再酷炫的电子游戏,再疯狂的生日派对也比不上跟父母在一起的甜蜜幸福;再严谨的学校教育、再专业的兴趣培养比不上跟父母厮守的家庭成长。这难道不是一个社会应该提倡的价值?这难道不是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吗?

而这一切的一切,某种程度上就来源于那个最不起眼的“放学早”。
这里并不是要提倡所有社会都学习北美的早放学,正像国内一些一线城市正在尝试给孩子“减负”的早放学,却引发家长群体的不满。一个社会性、系统性的体系并不是一纸规定就能够建立的,一个社会性行为也不一定就完全适应另外一个国家,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往往是由多年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而决定的。

或许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性格,或许这也是我们选择这片土地的一个原因吧。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