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82浏览38872030

重磅:中国留学生和家长对加拿大大学校区的错误理解

个人微信二维码

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因为中国式对大学的理解照搬到加拿大,更可能是某个人神翻译的结果,中国学生和家长对于加拿大大学校区的概念存在着误区:认为凡是有多个校区的大学,一个校区是主校区,其他校区都是分校区。这种误区不仅仅在加拿大,对美国的大学的理解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什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好吧,有分校,那么加州大学肯定有个主校,实际上加州大学就是八个分校,并没有主校。

我不知道这种主校分校的想法是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判断。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特地查询了《麦克琳》杂志上医博类和综合类大学的信息。除了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用主校区(main campus)和地区校区(regional campus)去称呼自己的校区,其他大学都没有所谓的主校区和分校区,而圭尔夫大学的对各个校区的称呼是因为它下属的安省农业学院(Ontario Agricultural College)和圭尔夫-汉博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Humber)不在主校区。

绝大多数加拿大大学都有不止一个校区,多个校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办学历史久远的大学位于市中心,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设置的增多,原有的校区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城市周边人口的增多,原先是郊区的地方变成了城区,需要满足当地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或者附近产业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所以需要拓展到其他临近的地方开设新的校区。大部分有多个校区的大学都是这个原因。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和密西沙加校区就是这样的情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婴儿潮一代陆续进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以及多伦多东部士嘉堡地区的人口增多,多伦多西部密西沙加市因为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多伦多大学在士嘉堡和密西沙加分别开设新的校区。

时至今日,多伦多大学的三个校区各有特色,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校区好哪个校区差。多伦多大学一共有八万多学生,圣乔治校区有72万平方米。要是把学生全都放在圣乔治,那么平均每个学生的活动空间是9平方米——这还没算上教职员工。有类似情况的大学还包括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名校,以及去年安省政府批准劳里埃大学在多伦多旁边的米尔顿(Milton)建立新校区,容纳理工科专业的学生。

第二、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扩大或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开设新校区,或者合并了原先独立的专业学校。一些在大城市市中心办学的大学,虽然没有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建立多个校区,但是通过在市区购买土地或者楼房,扩大自己的办学规模。

例如,多伦多的瑞尔森大学始终在市中心办学,最近一次获得物业是在2008年,并在原Sam the Record Man、Future Shop以及World of Posters位置建成新的学生学习中心。加西的西蒙菲莎大学从1980年代开始通过购买或者政府划拨,逐步扩大自己的温哥华校区。合并其他专业学校比较久远的例子是约克大学在1965年合并了Osgoode Hall Law School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保留了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校区。

还有前述圭尔夫大学的合并安省农业学院的例子。近的例子例如1997年,戴尔豪斯大学合并了诺华斯高莎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以及2012年合并了诺华斯高莎农业学院(Nova Scotia Agricultural College),建立或者加强了戴尔豪斯的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农业专业。西蒙菲莎大学的素里校区(Surrey campus)也是在2002年合并了卑诗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建立起来的。

第三、比较少见的是两个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大学,这样新的大学就至少有两个校区,例如魁北克省的康考迪亚大学,是由圣徒学院(Loyola College)和乔治威廉姆斯大学(Sir George Williams University)在1974年合并组成的。

加拿大人对于校区的理解没有主校区分校区这样的说法,因为所有属于某个大学的xx校区,最后颁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都只有大学的名字,而没有标注学生是哪个校区毕业的。其他族裔的学生也很少有称呼一个大学的老校区是主校区,新校区是分校区,似乎主校区分校区这样的说法只在中国学生中间盛行。同一所大学不同校区各有自己独立的校长和行政机构,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 同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控制也是在大学的统一管理之下的——也就是说同一个专业在不同校区,录取的要求可能有所差异,但是毕业的要求是一样的。师资力量也是相对均衡地搭配。从事本科教学的老师会比较固定在某个校区,但是也会在其他校区开设同专业的课。老师固然重要,但是永远记住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自觉性。

有的中国学生进了“主校区”,感觉沾沾自喜;有的中国学生进了“分校区”,感觉低人一等,骨子里透着一种等级观念。国内一本二本的分级观念带到北美,好像非得操心给北美的大学划分个三六九等,谁是亲娘养的,谁是后娘养的。我不避讳追求名校的思维,但是我更反复强调上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一味追求上名校。因为大学发展或者社会需求而建立起几个校区,变味成一个大学里分等级,本身就违背了西方追求的平等思想——虽然平等是相对的。

这些年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在校名的理解上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前面说的加州大学主校区是一个例子,自找烦恼折腾加拿大大学的所谓“主校区”和“分校区”是另一个例子,还有认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全美排名前50名)比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全美排名150左右)差——因为只听说过芝加哥,香槟是什么地方?

美国的大学,确实有很多分校,但是人家没有主校。加拿大的大学,我在和各个大学招生官聊天和工作的时候,从来只听到说xx校区,从未听说过main campus(主校区)这样的称呼。人家官方没有的事儿,咱们就不要自寻烦恼了。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