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82浏览39011790

加拿大多伦多私立学校的分层及其他

个人微信二维码

最近很多关于加拿大多伦多私校的信息被push到我的脑子里,促使我不得不写这个话题,不然热乎气儿过去后就忘了。从其他的朋友那里传来的信息很多,有很多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有了想法不吐不快。我又发现如果题目过于宏大实际上是写不出来, 只好拆散了写,于是就有了前面几篇低龄留学的文章。现在,终于可以写一写多伦多的私校了。

然后,我发现我只是在记录我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非让我写一篇非常严谨的论文式的东西,有数据基础有依据,说实在的现在我也做不到。网络时代,四处搜罗搜索信息是难免的,到处搬砖似乎是个很自然的事情,但即使是无意中搬了别人的砖也不太好(这个我是有教训的),按照当年写论文时的那种精神一点一点地引证我现在又做不到。为保持原创性,我索性抛开所有的纸面资料和搜索到的信息,就凭自己的脑子写,也许这样写是最能表现本真的。

下面进入正题。

在我看来,多伦多的私校是呈金字塔型分布的。其实已经有许多人这么说了。那么我的金字塔何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位于金字塔尖的是顶级私校。加拿大和美国不同。美国有着广袤的国土和充分多的人口,加拿大国土虽大,但是80%的人口住在距离美加边境线200公里以内的地方。全国只有不到3500万人,基本相当与一个重庆市的人口。这样的人口基底造就了这里的顶级私校是不可能是遍地开花的。而加拿大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人口最密及的地方,就是安大略省的大多伦多地区。多伦多对于加拿大而言,相当于上海。但是多伦多市也只有200万人,整个大多伦多地区也仅仅600万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其实,百多年来能够发展成为顶级私校的只有那么十来所而已。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私校排名,还有一些软文把自己的私货塞到这种排名中去。但是只要留心看一看交叉比较一下,是不难得出结论滴。如果再考虑地域因素,就是有的人把周边小镇上的几个非常好的寄宿制私校也算进来,有的人不考虑。但是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每一个顶私的学生600-900人,每一届的学生大致有一百多人,其中有15%左右的亚裔,也可能有百分之20%左右的留学生,留学生里可能有40%是中国留学生吧。这样无论是本地华人还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总体的招生人数有多少,难度有多大,就可以想见了。除西部BC省因为气候温和人口稍有聚集,法语区八百多万人口因为独特的人文环境也有一些优质私校(讲英语的和讲法语的)外,其他各省在中心城市还有一到两所比较好的私校。我就不深入展开了。

我刚刚来加拿大的时候,还不到半年,有人给了我一张请柬,是多伦多八大私校的联合招生推介会。他们自己有一个松散的联盟。推介会在downtown一个女校的多功能厅举行,晚间的夜景照明映衬出古堡般的学校更有神秘的色彩,而在城市中心区还有硕大的运动场更是令人咋舌。这是我第一次直面多伦多顶级私校。若干年后当我再度跟人提起这个小插曲时,对方第一反映是你这个推介会是不是华人组织的。

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国外的信息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发达,尽管有google之类的工具帮助你。尤其是在华人世界,华人吃够了信息不对称的亏。有的时候是语言问题,有的时候是观念问题。还有一些无良中介在故意或无意识地搬运错误的信息。而家长们所在的圈子真的很重要。我在这里看到一些家长在这里生活了若干年,囿于圈子和社区的影响,一直就在那样的观念意识里走不出来,看着都着急,也没办法。

这样说来我还是挺幸运的。由于圈子的帮助,一开始我就摸到了正确的门,在研究信息以及规划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也节约了很多精力。所以我现在在也在尽力帮助后来有进取心的学生和家长。还有些话我我会在文章最后再讲。

还有一个判别顶级私校的重要考量因素是美国大学录取率。美国大学尤其是前30的大学,可能是全世界学生心目中的梦校和标杆。加拿大私校的学生当然也不例外,能够上这样的大学充分说明了这个中学的水平和实力。在私校的网站上可以检索到本校往届学生升入美国和英国大学的详细情况,包括人数、专业、去向学校甚至是奖学金总额等。有英国大学在此是因为加拿大是英联邦国家,毕竟还是和英国的教育体系和人文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有很多文章在写,中国家长的观念意识是有偏激的地方,不能像在中国一样唯分数论等等。这个我承认,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毋庸质疑的两点,精英家庭的家长前期投入大量精力甚至不惜修改家庭的生活规划送孩子出来读书,不是让他们来上College的;还有就是人还是要和经过筛选的人在一起。

有点扯远了,接着说优质私校。

再下一级的是优质私校。优质私校其实大概也有个90来所,而聚焦到大多伦多地区就更少,也就相对更容易筛选了。有一个判别优质私校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们是否是CAIS(加拿大私校联盟)的会员。一般来说,在这个组织里的成员一般说都是不差的。如果深入研究了加拿大私校的招生,会发现这个层面的私校除了常规录取外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名额是跟在顶私之后录取的,一定程度上是在拣顶私的漏。这个优质私校的市场存在着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对顶级私校有想法的家庭太多了,优秀的孩子也很多,但是顶级私校的名额一共就那么多。于是,家长们的目光就纷纷转向了这些优质私校。因为,从教学质量和硬件条件来说,这些学校并不差。

很多情况下优质私校和顶级私校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私校并没有严格的排名,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声望、学生的质素等因素综合起来慢慢形成的。还有一些是地理上的因素和生源的相互影响。大名鼎鼎的寄宿制私校Lakefield、Trafalgar Castle、Ridley都在大多伦多地区周边的小城里,每年招生时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那它们究竟算顶私还是优质私校呢?我还真有点说不请。再比如最近几年学生素质有大幅度提高学生去向也非常好的Country Day School、Pickering College究竟什么时候能够迈入顶级私校行列?我也不知道。而历史非常悠久但是远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三一学院,却被公认为是优质私校而不能迈入顶级私校行列,因素就比较复杂了。再有,远在渥太华的Ashbury怎么算呢?竞争肯定没有多伦多这么激烈,但是人家那是首都第一私校啊。再比如说魁省的那几所英语私校,算是哪个级别的呢?我也不好说。尤其是坐落在美加边界上每年还能从对面招来不少学生的Stanstead College。

再往下就是金字塔的倒数第二级,普通私校。我不可能把安省所有的私校都研究一遍。我只能说一下我对私校的体会,就是我所理解的这些私校是怎么来的。

话说加拿大是个地大人稀的地方。从殖民以来或者说是建国以来,加拿大政府一直在努力为当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就是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然而当地居民不可能完全对公校教育满意。有需求就有供给,于是另外一些人就创办了一些私校,无论是赢利性的还是非盈利性的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这些私校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服务半径的,也就是在非信息化的非贸易全球化时代只是为了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高端一点的需求的。后来慢慢地,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这些私校也开始对外招从其他各处来的学生。

再往下就只是我的看法了,是大量的赢利性的私立中学和所谓国际学院。这些学校首先目的性很明确,就是接受半路过来的留学生,为的就是能够让孩子能够上加拿大的大学,无论原来的基础如何。在经营策略上他们是基于本地的商业规则和法律成立的。至于水平那就见仁见智了。这样的学校有的能够给出很高的分数,能够在大学申请时助推一把,但是也有分数太“水”被大学列入黑名单的。这些学校往往租赁写字楼或者空闲的工厂等高大空间,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的可以在工业区和商务园区内包下整一座楼连同周围的土地,看起来也像模像样的;规模小的就是所谓的写字楼中学。我看到的最“惨”的这种所谓私校最少人数的哪个年级只有两个人。在各个外来族群里都有相似的机构在活跃,当然我只关注华人群体里的私立中学。

长久以来在华人群体里有个所谓的“鄙视链”之说。大致意思是CBC(Canadian Born Chinese)鄙视新移民,移民孩子鄙视留学生,顶级私校鄙视普通私校,优质私校鄙视公校等等,在本地呆了这么长时间,我倒是不这么认为,因为所谓鄙视链真的是禁不起推敲的。关于加拿大公校和私校的差别已经有很多人写文章阐述了我就不用再说了我只是想说说我自己从心底里的看法。

我一向认为,人一定要和经过筛选的人在一起,这样才能前进。这也是众多的学生和家长竞相选择顶级私校和优质私校的一个原因。哪怕够不到顶私,即使是公校系统的项目,本地家长可以选择IB、TOPS、Macs、Arts Program等等,也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一个有序竞争的环境里成长,以利将来走入社会,而不是陷入闲散的状态。

那么家长的诉求究竟是什么?尤其是对于留学生的家长?以及对于为了孩子不惜移民前来的家长?

不同的人,有各种不同的对于留学的理由。

有认为中国高等教育非常不好的,有认为基础教育对学生压力太大的,有认为中式教育就是刷题十分没用不是素质教育的,有认为从小就要进行西式教育培养西式思维的,有进行人生规划想在欧美发展的等等不一而足。

有想法就要有战略,就要有提前的规划和行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小开始,能够做到哪一步,就要去迈哪一步的台阶。只有前面的铺垫做好了,阶段性的目标才有可能达到,或者说能够目标能够大概率地实现。

另一方面就怕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目标选择错误,最严重的是搞成了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

还有就是,在出国留学这个问题上目标要有梯度有底线有备手。还是要现实一点。

家长真的要想明白一件事,出国留学尤其是低龄留学是为了什么?以及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否真的能达到期望的目标?还是说申请目标不切实际?花了那么多钱送孩子出国,学校提供的东西是否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寄宿家庭的模式是有利于孩子成长还是孩子的自律性足以支持他独自在外求学?即使是舍下来陪读的家长,陪读也不仅是陪吃喝和接送!

其实,从数据分析,我真的不建议目前在中国一线城市的一线国际学校中的孩子出来在中学阶段留学,还不如直接从中国的一线国际学校完成高中学业并且充分利用中国的数理基础以及国际学校的教育氛围申请美加一线大学。

如果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一个目前在上中国普通高中的孩子需要在国外教育这个道路上搏一把,资质好的可以上个优质私校资质一般的上一个普通私校乃至国际学院,可以把英语过关,适应加拿大的高中后半程教育,按照加拿大模式在本地学生的pool里录取到一个相对较好的大学,这样也比在中国上一个二本甚至三本学校要强。

如何从低龄阶段起筹划爬上金字塔上半截不在今天这篇文章讨论范围之列。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