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新飞扬留学
深耕加拿大K12低龄留学的多伦多本土专业公司
文章14982浏览38875392

在中国学生多的多伦多大学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个人微信二维码

今天由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的,荒源,和大家说说他的留学在外的经验和感想。

记得在申请之前,说起多伦多大学,能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华人很多。真正来这儿以后才发现,华人远比想象的还要多。

说不上来这件事是好是坏,因为我确也在这个现象中挣扎和享受。

出国读书,大家或多或少还是对国际化的平台有所憧憬的。结识几位外国朋友,能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出入各个场所显得如鱼得水是再好不过。原本以为这是一个理所应当的收获,如今却也成了尚需努力的追求。(大概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笑。)不是说结实华人朋友与外国友人就有高下之分,只是觉得走出国门带给我们的价值,应当是比局限在眼前相同背景的人中要多得多的。人在这样的年纪,过得舒服和费力求索之间,我还是以为更应该选择后者。

和华人朋友待在一起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费劲,很舒心。毕竟大家成长于相同的文化土壤,待人接物的道理上比较有共同点,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的准则上也比较一致,相处以来就很有默契。

大一住宿舍,我的三个室友很幸运的都是华人。相比于从其他朋友那边听说邻居经常半夜开Party蹦迪的行为,他们就显得很可爱了。晚上差不多的点睡,早上差不多的点起,顶多是轮流等着用厕所,我这半年多的睡眠几乎没有被打扰过。最好的几个朋友也都是华人,大家志趣相投,平时一起上课,假期出去玩玩,约约中餐犒劳自己的身体,聊聊网上新出的段子。有几个时刻也觉得和以前国内的生活没有什么差别。

华人群体还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就多大的生活而言,即便大家不认识,也还有微信群。总会有热心的同学提醒一下即将到来的due(作业截止日期),也会有学长学姐分享经验,答疑解惑。生活上借个小东西,求几个吃喝玩乐的攻略,买卖二手课本都不再是难事。一些挺有规模的华人社团也会帮你考虑到方方面面,组织一些活动,像是新生的接机,办理电话卡,再到最近的春晚,让人感觉亲切又很暖心。这半年多参加了挺多活动,其实要没有当时学长学姐的推荐,真的就完全不知道,所以很感恩这份收获。

那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会助长人的惰性,很难愿意去踏出comfort zone(舒适地带)。多大庞大的华人学生群体催生了中文补习班的热潮。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去上课,直接交钱上考前的补习班,然后依然能拿个不错的分数。这样的“成功模式”我并不觉得能够带来真正学习能力上的提高,却因为省时省力渐渐收获很多人的芳心。于是,一大部分华人学生便在生活和学习中求得“平衡”,自誉为“play hard, study hard”(学得刻苦,玩得疯狂),其实也不过是和佛祖的脚丫更亲密些罢了。

对于补习平台,我觉得根据需求应运而生无可厚非,如果一些考试对past test(往年试题)的依赖比较大,或是真的觉得平时上课也比较难跟上进度,上一下补习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其中的道理。

但作为有相当一部分受众的平台,补习机构却常常以让人遗憾的方式进行宣传——发无脑鸡汤文,来赚取一部分学生的认同感。此类文章一般就强调多大的分数很难拿,经常会curve down(整体下调分数),更有许多大神的存在让人觉得遥不可及,所以最后隐约的结论就是我成绩不好并不是我的错。

但从我的观察发现,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不够努力,一个公共平台应该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能帮大家找借口。在多大想要取得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所要付出的成本是远远小于我在高中的时候的。大神的数量也真的很难和卧虎藏龙的高中抗衡。

第一学期,我很本分的做到按时清理归纳所学的知识,成绩也比较理想。最近的midterm出现滑坡,则给我敲响了警钟,回想一下也是因为这后半学期,课业没有及时跟上,娱乐和课外活动消耗比较大,但还远没有到在多大,你用功却没有回报这种事。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Final(期末考试)复习期间,RB(图书馆)楼下会停救护车以备不时之需,于是找了很久,却也没有发现一辆。后来想想,要真是按说的那样,估计国内高三下晚自习,都是靠救护车的灯照亮回家的路吧(笑)。如果Final期间的夜以继日感动了自己,却要因为最后的分数恼羞成怒,不妨先想想,自己在平时下的功夫够不够?歌里唱爱情是细水长流,学习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另一个问题就是很难锻炼英文。华人之间好像心照不宣地会选择用中文交流,这样生活里就少了很多学习语言的机会。语言上的障碍也是我在多大感受到的最大的不适。即便来之前,我在普高党中算是英文水平比较突出的,但来这儿以后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换了一种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生动性都大打折扣。听力上对方的语速一快,也很难抓住对话中的信息,更别说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在宿舍里,几位中国室友是肯定不会说英文的,平时能够在生活中坐下来聊天的,也基本都是在用中文互相打趣。回顾一下这大半年,发现自己现在熟练运用的几句话也就是“Thank you so much!”“No worries.”和 “Have a good day!”了。在参加的几个活动上做不到幽默风趣,也只能要求自己彬彬有礼。表达上的断层就导致了缺少互动,交流始终停留在浅层。其实语言就是要不断在生活中汲取,日常英文对话的缺失,确实使我在语言关上很难突破。我觉得这也是一部分留学生所共有的困惑。

爱之深,责之切。以上便是管中窥豹,一些多大华人群体对生活的影响。

小红书二维码
  •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章除了邹庆专栏内容以外,其它内容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边栏